HNB之家

电子烟新政实施1周年,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发布中国电子烟用户特征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发布《中国电子烟用户特征及公共健康影响报告(2023)》。

《电子烟管理办法》和《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即将落地1周年。根据新政要求,国内仅允许销售烟草风味的电子烟产品,生产、零售全环节均需持证,电子烟产业进入规范发展新时代。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发布《中国电子烟用户特征及公共健康影响报告(2023)》。该研究由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蔡雨阳主持,覆盖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总样本量达2000人,是新政后首个聚焦电子烟用户群体公共卫生影响的调研成果。

“我国有约1690万电子烟用户,这些用户在过去1年的使用行为可能发生一定变化。”蔡雨阳表示,“此次研究对国内电子烟使用人群进行了画像,并进一步调研这个群体对电子烟健康影响的认知及对电子烟国标新政等方面的看法。”

电子烟用户学历收入较高,九成是老烟民

调研发现,国内电子烟用户以接受过高等教育、中高收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89%的用户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61%的用户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

同时,国内92%的电子烟用户是老烟民,即先使用卷烟,后转向电子烟,提示电子烟对非烟民吸引力较小,“门户效应”不显著。

“此前,公共卫生界担忧电子烟会成为非烟民的‘第一口烟’,”蔡雨阳表示,“本次调研发现电子烟的用户以传统烟民为主,这个结果与中国疾控中心2020年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期刊上发布的结果是一致的。”

改用电子烟后,近七成用户自报健康改善

调研重点关注电子烟使用对烟民健康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68.1%的人由卷烟改用电子烟后,自报身体整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其中18.6%的用户认为 “明显改善”,49.5%认为“稍微改善”。

调研发现,国标电子烟产品使用行为与症状改善程度相关。针对咳嗽症状,国标产品用户中有30.3%自报改善,非国标产品用户中仅有23.9%表示该症状改善。除此之外,咳痰、咽痛、牙齿及手指发黄、有口气、口干、口苦等症状也呈现类似的比例。

《报告》认为,2022年10月起执行的《电子烟》国家标准对潜在有害物质和添加剂的使用做了更严格规定,因此国标产品的安全性可能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约1%的用户自报使用电子烟后身体状况变差,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等。研究团队认为,雾化液中的甘油、丙二醇均具有吸水性,可能会导致粘膜干燥,造成口腔不适。同时,86%的电子烟用户同时使用卷烟和电子烟,需进一步研究双重使用对其健康的影响。

电子烟灰产禁而不绝,仅四成用户使用国标产品

调研发现,仅40%电子烟用户主要使用国标产品,非国标产品占据当下电子烟市场主流,显示电子烟灰色产业链规模庞大。

在近期被使用的非国标产品中,88%为换弹式调味电子烟,其中最多的为通配水果/薄荷味烟弹,占比高达37%。

同时,调研还发现用户普遍对电子烟监管政策了解较少。例如,对于“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知晓率仅为40%;近10%的用户对监管政策完全不了解。

通配水果味等非法产品通过黑市流通,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蔡雨阳建议,监管机构应遵循《电子烟》国家标准和《电子烟管理办法》,加大电子烟灰色产业链的打击力度,制止非法产品泛滥,防止危害公共健康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