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B之家

315晚会点名电子烟,电子烟行业是否会失宠?

315晚会点名电子烟,电子烟行业是否会失宠?这个晴天霹雳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网上流出一张照片,在一家电子烟公司,罗永浩和一位高管并肩亮相,于是掀起了罗永浩离开聊天宝和锤子,投身电子烟的传闻。

而此前,锤子的核心成员,产品总监朱萧木离职,创立了FLOW电子烟品牌。

电子烟这个风口在最近一年越刮越猛,除了锤子外,同道大叔和黄太吉的创始人联合推出了YOOZ柚子电子烟,视觉志等自媒体CEO联合推出了灵犀LINX电子烟。同时,在电子烟的投资名单上,开始出现IDG和真格基金这种大牌机构。

紧接着,央视315晚会播出,电子烟榜上有名,央视表示电子烟涉及虚假宣传,长时间吸食电子烟同样会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在烟液产生的气体中还检测出了甲醛、丙二醇和甘油等有害物。 315晚会点名电子烟 央视曝光后,天猫等平台紧急屏蔽了“电子烟”的搜索关键字,京东全线下架相关产品,很多从业者更是闻风丧胆,担心有关部门会加大监管并出台限制政策。

面对资本的狂热和公众的质疑,刚小有规模的电子烟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东西究竟从何而来又将何去何从呢?

电子烟的崛起,始于文化

如果你第一次抽烟,那种感觉通常不会让你太好过,肺部对烟体会有自然的排斥,深吸一口便会伴随着剧烈的咳嗽,嘴里有股辛辣的味道,眼睛泛出泪花。

也许之后你会变的慢慢适应,去享受尼古丁带来的神经轻松,但这种生理上的感受是不足以支撑整个香烟界的。

香烟的流行和其本身的文化脱不开关系,最早,香烟是西方文人墨客的挚爱,从大仲马、莫泊桑、巴尔扎克、雨果,这些作家自己喜欢在写作时被烟雾环绕,也喜欢把抽烟这件事放在笔下的场景里。

而后,香烟的消费群体从精英阶层开始下探,电影中的香烟比纸书上来的更具冲击感,从各种西部牛仔到007,香烟都被赋予了一种“猛男”的形象。

电子烟的兴起和文化也分不开关系。

电子烟最初诞生于中国,2003 年,中国药剂师韩力(Hon Lik)发明了第一只电子烟,里面有一套加热系统,可以蒸发出液体的尼古丁。

到了2006年,电子烟开始出口欧美,并迅速获得了庞大的市场,如今,全球90%以上的电子烟都在深圳生产,而仅有6%的产品最终在国内得以消化。

第一代电子烟主打的就是健康,但这并没有引起很多的关注,反而是Instagram和Snapchat等社交媒体,让电子烟有了可以散播种子的土壤。

电子烟最初和亚文化有关,在Ins上,吸烟者通常是纹身穿潮牌的年轻人,他们喜欢利用电子烟的大烟雾来表演各种效果,很多电子烟出现的视频里往往会伴随着电音,出现在街舞、滑板、飙车等场景中。

有了文化的种子,电子烟才慢慢开始从“圈子”内向外扩展,不过,电子烟消费者中,超过大半都是之前不吸烟的小白。他们选择电子烟的理由要更加多元,比普通烟健康、可以在禁烟区使用、不影响其他人、有更多的口味、可以帮助戒烟、设备有科技感颜值高、烟雾大可玩性高等都是小白“入坑”的好理由。 315晚会点名电子烟 随着电子烟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它开始在时尚界和影视圈流行,大咖的“以身试法”又让更多的人关注和购买。

中国电子烟的兴起说来也有些讽刺,本是中国人的发明,中国人生产,在国外镀了一层金,被国内的年轻人仿效,又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在线下的圈子中开始流行,被当做是一种外国传来的时髦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