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B之家

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电子烟蓝皮书:行业准入制度势在必行

中国电子烟行业第一本蓝皮书——《公共健康与技术监管研究报告之电子烟产业监管状况报告(2019)》,2019年8月29日在清华大学熊知行楼多功能厅发布。蓝皮书强烈建议推行行业立法及监管制度。

该蓝皮书由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与技术监管研究课题组编撰完成,材料援引素材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欧盟烟草指令、《中国烟草学报》以及全球其他国家、地区有关新型电子烟监管权威信源,检索超5000项出版物,整体报告超10万字。

据课题组介绍,本次研究通过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集团提供的可浏览、分析、追踪学术界主题研究优秀平台Web of Science,以e-cigarette(电子烟的英文名称)为主题,检索了从2005年到2019年全球共5277项出版物,从发表数量的年份分布上可以明显地看到:2014年开始针对电子烟的研究数量有跨越式的增长,从前一年的166项激增到406项,2018年达到了1139项。可以预见的是,2019年发表的电子烟研究数量不会低于2018年。
  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电子烟蓝皮书
“我们试图从两个维度客观传递有关电子烟的信息,”课题组负责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介绍,“一是这款电子产品对人体的影响究竟如何,二是对这种市场空间巨大,又处于出生时期的新型快消品,政府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行业监管。”

自2003年中国药剂师韩力发明电子烟之后,这个传统卷烟的替代品对人体的影响一直处于争议地带。就在一周前,有国内媒体报道“美国出现首例电子烟致死病例”,这个话题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榜”,但追踪到事发地信源证明这只是一起正处在调查中的事件,可能与吸食大麻有关;另有媒体报道“电子烟危害大于传统香烟的5—7倍”,但文中也并未举出相关的临床研究。无论是在电子烟刚兴起的中国,还是在渗透率已经达到13%的美国,公众都在“雾里看花”。

蓝皮书援引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电子烟研究权威内容: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综合了当时已有的研究以及专家的意见,向烟草控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六届会议提交了一份报告,概括了学术领域针对电子烟的辩论以及证据方面的有限性质。5年之后,在世卫组织2019年度的《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依然保留了这份2014年报告中的很多结论,证据的有限性依然没有改善。该研究指出:相比传统香烟,电子烟产生的危害更小,如果固定吸烟者能够使用得到良好管制的电子烟完全替代卷烟,受到的毒性影响可能会较小,但是并非无害。

“但报告中提到的‘良好管制’,在中国并未实现。”严飞说,“根据我们的调研,中国电子烟市场还处于野蛮生长时期,这对于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很不利。”

2017年,中国的电子烟消费人数达到740万人,且是全球电子烟产品最大的生产国(占全球95%份额)与出口国(占全球90%份额),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行业定价权。资本的追逐又加速了这一风口的形成,目前中国已经有数千家电子烟企业,几乎每天都会有新品牌诞生。一些电子烟头部企业的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同时,这个行业还解决了约200万人的就业问题。在深圳和广东东莞,很多手机和无人机的代工厂已经全面改做电子烟。

但另一方面,因为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部分企业追求短期利润,“烟弹”不合格、漏油、电池质量不达标导致爆裂等危害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行业的门槛很低,甚至流传着拿一两百万就能做出一家电子烟公司的说法。一些小厂商是为赚一把快钱就走,对产品的研发、品质把控根本不到位。”一位业内人士说。